close

image026.jpg


這一本書看起來很硬,剛開始閱讀也覺得不是很好讀,可能是因為是外文書翻譯過來的關係吧!是需要靜下心來才能好好閱讀的一本書。


隨著深入閱讀這本書,發現書中作者使用大量圖表來闡述如何發現問題,從問題的本質出發,來看解決的是不是「對的問題」。書中有豐富的表格,考量到智財權的情形,在只有好友可以閱謮的這一篇中摘錄,有興趣就加好友。


這本書分成二大部份:先談發現問題,再說如何結構性的分析問題 。


首先:不論什麼好的解決方案都來自於正確的問題設定,無效的解決方法可能是連『問題』都無法掌握。在圖1-1對問題下個定義:就是『應有景象』與『現狀』之間的落差,而解決方案就是填補落差的方法。所以問題可以定義為: 應有的景象 - 現狀

常 常因為看不見應有景象所以無法發現問題,而問題也會因立場不同而改變,所以發現問題的最初基礎十分重要。如果問題可以明確,解決方案的準確度就能大幅提 升。所以,今後不只是只有『know-how』還要進一步追求『 Know - Why』的能力。因為根本錯誤了,不管怎麼加強know-how都無法解決問題(圖1-2)


為何會無法發現問題? 因為無法描述應有的景象,分析力不夠不夠了解現狀或著是沒有花時間分析現狀,對於現狀與應有景象中間的落差,無法清楚架構出來,從解決方法倒回來想問題,而非從問題的本質來看。

 

 

如果只看問題的表面,解決方案也只是將問題換個方式覆誦而已,如圖1-10。只有將問題的本質具體化,才能看見真正的解決方案。

在第二章一開頭就提到操作性問題與篥略性問題解決的不同,剛開始看這兩個問題對我閱讀理解有一些困難,

alife一直到讀到圖2-3才稍微謮懂:簡單的說:操作性問題的應有景象,是先設定好的,在這種模式下,需要分析的是應有景象與現狀的差異,而策略性問題發現,應有景象(也就是要達到的目標是不同的),會隨著自己構思應有景象的不同,設定不同的解決方案。


策略性問題發現是領導人必要的條件,需要4個技巧。觀察力(根據事實客觀正確認識,並掌握現狀的能力)。判斷力。分解力(將問題邏輯性地分解到具體程度的能力)。以及整合力(基於對現況有限的認知下,組合出全貌的能力)。

作者提出可以用4P的方式來構思『應有景象』及發現問題: Purpose, Perspective, Position, Period。藉由這4P的技巧可以讓想要設定的『應有景象』明朗化。

 

在 談完設立『應有景象』及認清現狀之後,接下來就是要看如何看清楚問題的本質,作者提出以擴展,深度及重要性這三個視點,來系統化分析問題。(圖3-1) 在上面提到的4P中,Persepctive, Purpose這兩項方法有助於擴展及深度的視點,而Position, Period 就是在思考問題本身的重要性。


 

從擴展中找出產生落差的重要原因,掌握深度,以結構來掌握問題,並使問題具體化。排定重要性,設定處理問題的先後順序。

那麼如何來分析問題 呢?以2次元的觀念來看事物,在分析時圖表化,徹底思考SO what ? 一定要從分析中引申出內容的意義。定量分析不一定永遠都是最好的方式,應該分別使用定量與定性分析。談到將問題擴展的方法:麥肯錫公司的MECE (Mutually Exclusive Collectively Exhaustive)是個不錯的概念,簡單說就是『互不重複,全無遺漏』的集合概念。


對於趨勢分析,應著重從時間軸的擴展,善於利用各種分析圖表,觀察圖表的斜率,轉折點,以及曲線下的面積。

+/-差異分析:利用產生落差的變化與原因來作分析,觀察集中與分散的情況分析。

第三章介紹很多種的分析方式,有興趣就去翻翻書吧!

 

 

寫到這裡,看完alife的書摘及心謮,你是不是也覺得這一本書,謮完之後就沒有剛拿到時那麼硬了。



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activelif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